文章来源:眉山日报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5年来,眉山检察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认真履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用检察担当 守护群众“安全感”
2021年3月26日,由丹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四川省首例袭警案,在丹棱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法院以袭警罪判处被告人瞿某某有期徒刑一年。
瞿某某与人打架,在民警处置时将民警头部打伤,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民愤,甚至在网络平台上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丹棱县检察院依法从快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并建议适用速裁程序审理。法庭上,瞿某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办案民警致歉。该案依法从快办理,群众纷纷点赞。
5年来,眉山检察机关为守护群众平安,扛起检察责任,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毒品犯罪、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坚持“不放过、不凑数”,批捕涉黑涉恶犯罪228人,起诉497人,追捕追诉48人,起诉黑社会性质组织5个。
着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批捕妨害企业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营商环境犯罪185人,起诉370人。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开展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清理等。牵头建立检察协作机制6项,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着重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12309检察服务中心职能,严格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受理控告、申诉信访3012件,接待群众来访2450人次。
公益诉讼 守护群众美好生活
2021年,彭山区3家店使用罂粟壳加工制作卤制食品,一时间成为当地群众热议的话题。
彭山区检察院在办理该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时,审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销售使用罂粟壳加工制作的卤制食品金额共计人民币200余万元,侵害了广大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彭山区检察院在正义网向有关单位和组织发出公告后,无单位和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按照法律规定,该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提出判令犯罪嫌疑人支付赔偿金共计人民币600万元的诉讼请求。庭后,犯罪嫌疑人家属主动向检察机关缴纳了9万元惩罚性赔偿金。
为保障惩罚性赔偿金使用管理,该院牵头制订了《眉山市彭山区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管理暂行办法》《眉山市彭山区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管理使用联席会议制度》,并将全区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金纳入专门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
“在对食品违法犯罪予以刑事打击、行政处罚的同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予以追责,增加侵权责任人违法成本,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惩治和威慑效果。”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检察官说,继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后,眉山检察机关积极探索,2021年,对6起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提出800多万元惩罚性赔偿金。
5年来,眉山检察机关切实担负起“公共利益代表”的神圣职责,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立案159件,督促查处销售伪劣食品20余吨。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督促恢复损毁林地19.4亩、耕地240.49亩,清理违法堆放固体废物25万余吨。办理的泉龙河水体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四川省检察机关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围绕国有财产保护、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督促相关部门一次性追缴国有土地出让金3.13亿余元。
创新开展“社会治理 检察建议质效评估”工作
“成立了出租车汽车服务管理公司后,出租车的管理比以前规范了,经营权也理顺了,经营费用大大降低,大家优质服务的自觉性也增强了。”东坡区一名出租车司机说。
近两年,因巡游出租车汽车经营权权属争议,导致出租车司机与运营企业之间产生矛盾,出租车司机多次上访要求解决问题。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向市交通运输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巡游出租车行业管理,整治行业乱象,规范经营行为。”东坡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介绍道。
市交通运输局针对检察建议专题研究落实,出台了巡游出租车行业管理办法6个,通过组建巡游出租车汽车服务管理公司,进行经营权改革,规范了行业管理,破解了因车辆产权和经营权权属争议引发的矛盾。
5年来,眉山检察机关针对市场监管难点热点、基层治理薄弱点、黑恶势力犯罪背后的行业乱象、未成人保护等积极开展检察建议,不断增添市域社会治理新动能。
去年10月,眉山检察机关创新开展“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质效评估”工作,抽取了2019年以来34件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质效进行集中评估,提出25条深化整改落实建议意见,与被建议单位共建共治,形成以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质效评估工作为载体、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领导、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推动、被建议单位主责落实、多方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公开听证 解开当事人心结
2021年6月,青神县检察院将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检察听证会“搬”到了案发地罗波乡新桥村,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乡镇相关领导、群众代表等共同听证,让更多的群众了解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要求,共同保护好生态环境。
5年来,眉山检察机关坚持“能听证、尽听证”,共开展公开听证120多场,除达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外,还通过公开听证解开了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
“3年多了,这个案子耗费了我们一家人太多的精力。今天的听证会解开了我们的心结。”在市检察院举行的公开听证会上,委托代理人袁某某姐姐当场表示服判,不再申诉。
这是一起涉劳动纠纷的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年多来,申请人一直为自己的权益奔走,从提起行政复议到一审、二审、申请再审,其诉求均被驳回。2020年9月,市检察院受理监督申请后,积极开展案件调查,通过“公开听证+司法救助”解开了申诉人多年心结。
“在公开听证会中,我再次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司法为民温度,让法理多了一份人情味。”参加听证会后,全国人大代表、丹棱县齐乐镇龙鹄村党委书记罗朝运感触颇深,“希望检察机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公开听证,让司法在阳光下运行,让人民群众既感受到公平正义,又感受到更多的司法温情。”
教育整顿 提升群众满意度
2021年,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无疑成为检察机关的“热词”。检察队伍教育整顿一年间,成效如何评判?在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开始初期,眉山检察机关就将“学”“用”有效结合,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立足检察职能,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急事、纾难事。
去年3月,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监督中发现,网上有网友发帖反映东坡区乐居街窨井盖污水溢漏,导致臭气熏天、路面湿滑等问题。东坡区检察院迅速展开调查,会同住建、社区、物业等召开现场协调会,及时解决问题。
井盖虽小,民生事大,眉山检察机关深入推进“四号检察建议”落实,建立窨井盖治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会同住建、通信等部门清理存在安全隐患的窨井盖306个。
在深入推进教育整顿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事,持续开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成功办理支持农民工起诉案件65件,为农民工追回工资300多万元。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将司法救助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结合案情及时开展司法救助,发放司法救助金76.6万元,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检察的温度。
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制定印发实践活动方案,创新开展“五员”行动,确立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14项“检察为民办实事”重点工作,出台19项便民利民措施,努力办好一件件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案子,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新征程承载新使命,新使命呼唤新作为。眉山检察机关将不断优化“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格局,为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提供有力检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