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人民检察院欢迎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媒体看检察>>正文
眉山日报:全市检察机关“打好脱贫攻坚战 绣好精准扶贫花”系列报道之一
2018-06-11 17:15  眉山日报   (点击: )

全市检察机关“打好脱贫攻坚战 绣好精准扶贫花”系列报道(1)
从“贫困村”到“四好村”的奋进之路
杨帆 沈孝清 本报记者 廖文凯 文/图
为贫困户抢收春茶。

编者按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扎实推动全市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工作,高标准完成2018年减贫任务,高质量巩固提升全市脱贫成效,眉山检察机关紧紧围绕平安扶贫、廉洁扶贫、司法扶贫、法治扶贫,全面发挥检察职能,依法保障扶贫工作,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全市检察机关“打好脱贫攻坚战 绣好精准扶贫花”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协调帮扶资金520万元,实施重点扶贫项目35个,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摘帽;2017年12月,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9户125人达到“一超六有”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5500元,比2015年增长3600元,增长率达到189%,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5.9%下降至0……这是洪雅县人民检察院精准帮扶该县槽渔滩镇关顶村的一览数据。

2015年以来,洪雅县检察院关顶村驻村工作组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知识扶持、法治村社引导四大主攻方向,统筹扶贫力量,用活扶贫政策,做实扶贫举措,在民建眉山市委的大力支持下,该院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月,关顶村被评为省级“四好村”。

50余万株茶苗带动产业扶贫

围绕关顶村丘陵地貌实际,洪雅县检察院会同关顶村两委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明确将茶叶作为主导特色产业。为积极推进有机茶品种改良,争取部门资金50万元,种植黄金茶等优质品种茶苗55万株,新增和改良茶园面积90亩,全村茶叶面积超过2000亩,初步完成规模化种植目标。

为解决全村茶叶种植、养护、销售等急切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深入挖掘有机农产品特色,在“一户一项”产业扶贫基础上,整合农村土地和发展资金等,倡导“合作社+农户”的常态化运营模式。2017年10月,关顶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吸收了关顶村100%的贫困户及95%以上的茶叶种植户。

“2015年,我从驻村工作组那里免费领了3万多株茶苗,发展了7亩茶园,去年亩平收入4000元。今年春茶市场好,就这个星期,我已卖了1万多元。现在的扶贫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房子搬了,医保有了,茶叶卖了,日子越过越好了。”贫困户赵加斌说。

绣好精准扶贫之“花”

基础设施是基本民生保障。近年来,洪雅县检察院着力加强对关顶村交通、水利、电力、能源通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绣”好基础扶贫之“花”,打通扶贫“大动脉”。

“晴时一身土,雨时一身泥!”是关顶村村民对村子过去出行情况的真实写照。为彻底改变村子道路环境,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几年来,洪雅县检察院筹集资金120万元,修建宽4.5米、长1.9公里的水泥路;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修建村级碎石路3条、共3.2公里;修复2017年“8·7”洪灾损毁公路1.6公里,建成了户户通公路的便捷交通网络。同时,强化农村道路管理机制,组织贫困户负责农村道路管理和养护,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防止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以“安全、卫生、健康”为标准,驻村工作组实施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全村6个村民小组新建小型蓄水池30个、大型蓄水池1个,在彻底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的同时,解决了干旱季节村民用水短缺的大难题。同时,协调县移动公司开展“光纤入户”活动,落实信息化扶贫工作要求,新建移动基站2个,确保广播电视网络信号全覆盖。

抓住“住房安全”这一关键,全力开展住房安全改造。通过对贫困户住房情况进行详细核查,制定改造方案,共实施易地搬迁6户、危房改造5户、“五改三建”13户,全村住房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与此同时,全力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建成村委会会议室、脱贫攻坚培训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及文化健身广场,筑牢发展基础;全力开展村容村貌改造,筹集资金10万元新建垃圾池40个,规范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倾倒与处理;组建村容村貌监督管理小队,督促落实“门前三包”责任,鼓励村民创建美丽庭院,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扶贫与扶智同行

该院立足长远发展,在推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资源上着力,将帮扶重点向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倾斜。3年来,共走访帮扶贫困户子女26次,并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幼儿每年减免保教费1000元、义务教育贫困生每年补贴生活费1250元。

坚持以村民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贫困户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强化农业技术培训。以“农民夜校”为载体,通过知识讲座、现场教学等方式,举办以茶叶种植、生猪养殖、电商产业发展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夜校”31期,为1000余人次致富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依托乡镇派驻检察室、微信工作群和村社知识展板,持续为群众推送农技培训常识、特色农产品科学种养和病虫害防治方案,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在培育农产品环节多使巧劲、少走弯路。

将法治扶贫融入乡村建设

该院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开展进村入户、“送法下乡”、普法宣传等活动25次,发放农村法规小手册600份,接受法律咨询120人次。通过浅显易懂的案例解析,积极倡导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生产生活矛盾,推动构建全体村民自觉学法、严格守法、善于用法、敢于护法的法治良序。同时,立足检察职能,深入田间地头调研山地和林地确权、邻里边界划分、财产分割和人身伤害赔偿等农村常见性问题,着力化解群众中久拖未决、久悬未解的信访稳定难题。

在村民自治方面,结合法律常识,协调关顶村建立完善一批贴近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村规民约,包括村社治安联防、村容环境维护、基础设施管护和邻里家庭关系等内容。第一书记定期在村民大会中通报村民村规民约履行情况,并将村规民约履行情况纳入“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评选范围,帮助全体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

上一条:眉山建首个“补植复绿”基地
下一条:三大举措防范刑讯逼供
分享到: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本页面执行时间为0.05秒